科学研究

首 页

科学研究

学校科学研究坚持“四个面向”——面向国际学术前沿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全面深度实施“三个对接”——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、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;不断强化科研项目管理,优化和搭建研究平台,培育和组建学术团队,增强产学研合作能力,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,全力助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,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。

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数稳步上升,重大重点项目承担能力显著提升。2016年以来,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38项(其中重大项目1项,重大项目课题3项,国际(地区)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,重点项目11项,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,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,联合基金项目14项,重大研究计划3项,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)。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课题立项共29项;获国家级重大重点社科项目立项共35项。2019年获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立项3项,资助经费达5000万元,创该类项目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历史新高。2020年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“饮用水健康风险识别与控制原理”,立项经费3000万。

2016年以来,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平台61个,包括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(111计划)基地1个,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,国家语委科研中心1个,省重点实验室1个,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,其他省级科研平台43个,市级科研平台13个。

科研成果影响力持续提高。2016年以来,学校获得获国家、省(部)级、科技奖励33项,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,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,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,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,二等奖13项。获得国家、省(部)级社科奖励84项,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二等奖7项,三等奖2项,优秀成果奖1项;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,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0项,二等奖41项,三等奖9项。此外,我校张新长教授获2021年广东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称号。2016年以来,共申请专利4219项,授权专利2026项。高水平科研论文不断涌现。陆续在《Nature》、《Science》、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等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,2016年以来共发表SCI/SSCI论文8392篇,2018年度增长率高达139%。

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。学校面向国家、区域重大战略需求,对接区域重大产业发展,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,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重要作用。2016年以来,学校不断完善智库建设机制体制,积极拓宽与党政部门沟通渠道,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,从源头上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,共计76份决策咨询报告、调研报告等成果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和省部级党政部门的采纳。按照“市场导向、共享共赢”的原则,深化与粤港地区高校、企业的合作交流,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和风投资本对接体系,促进“双创”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落地,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,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、360安全技术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、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、索菲亚家具股份有限公司、腾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、广州市立白集团等200余家龙头支柱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社会服务面辐射全国26个省、区、直辖市,社会服务项目经费达15亿。减震隔震核心技术应用到港珠澳跨海大桥、广州塔等重大工程建设中,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

(数据截止时间:2021年12月31日)

邮编:510006        邮箱:webmaster@gzhu.edu.cn

通讯地址: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


移动网站

  • 官方微博

  • 官方微信

小妲己app - 小妲己直播免费看权所有     COPYRIGHT©1999-2021      粤ICP备 05008855号